马军认为,以华北地区而言,需要京津冀以及山西、河南、山东、内蒙古、辽宁等省区市协作,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实现多项污染物协同控制。
一是我国仍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发生率最高的国家。有关数据分析表明,荒漠化防治投入与产出比大约为1:5-1:10,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比例可达25%以上。
荒漠化占国土面积的27.33%,土地沙化面积为173.1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03%。有的农民因风沙埋房舍一生被迫搬家三四次。据专题调查,我国川西北阿坝州近5年土地沙化面积增加5500公顷,甘肃省民勤县在前10年里,因沙化使得2万多农牧民被迫迁移到他乡。在我国,潜在荒漠化发生的干旱、半干旱、亚湿润干旱地区面积为331.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4.6%。建立防沙治沙实用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鼓励科研人员深入防沙治沙一线,解决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
在防治荒漠化问题上,过分强调自然修复作用的无为而治和过分强调人工建设作用的人为主宰这两种观点都要避免。据统计,我国有2.4万多个村庄和城镇受风沙危害,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达4亿多,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达16亿吨,致使下游许多地方由于泥沙不断沉积,河床逐渐抬高,成为让人心悸的地上悬河。总之,生物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比人们原先预想的复杂,还需广泛深入研究。
目前,美国和巴西分别是世界第一、第二生物燃料生产国。欧盟政策将与时俱进随着科学研究的推进,与生物燃料相关的政策也做出调整。报告称,到2018年,全球生物燃料消费量将达到5110亿升。有研究机构预计,到2018年,全球生物燃料(生物乙醇与生物柴油)消费量将达到5110亿升。
去年10月,欧盟委员会在一份公报中建议,调整欧盟生物燃料开发政策,限制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燃料,鼓励使用其他替代原料开发新型生物燃料。巴西烧雨林种大豆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同面积大豆生物燃料每年减排量的300倍。
因此,第一代生物燃料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比化石燃料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更大。这份报告估算,如果借助可再生木材燃料实现欧盟2020年减排目标,可能导致欧洲每年将近1400人过早死亡,损失7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41亿元)。在德国,生物柴油已替代普通柴油广泛应用于公交车、出租车以及建筑和农业机械。2010年5月,瑞典隆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瑞典的生物燃料与汽油和柴油相比,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65%至148%。
毕竟,发展生物燃料的初衷是因为它既能缓解能源需求,又比化石能源环保。研究人员发现,燃烧燃料乙醇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比化石能源少12%,而生物柴油温室气体产量比化石能源少41%。不过,近年的一些科学研究对生物燃料的绿色头衔发出挑战,为其未来前景打下问号。这一建议一旦被多数欧盟成员国通过,今后在欧盟境内以玉米、小麦、甜菜子、油菜子等粮油作物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所谓第一代生物燃料将被严格限制。
据媒体报道,欧盟有关生物燃料的新法令将于今年2月举行投票。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发展可再生能源。
因而,燃料乙醇被称为绿色能源或清洁燃料。根据欧洲环境保护署研究数据,臭氧可能引发肺部疾病,每年致死大约2.2万欧洲人。
流传较广的说法是,乙醇燃烧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含硫气体均低于汽油燃烧所产生的对应排放物,又由于它的燃烧比普通汽油更完全,这使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可降低30%左右。在生产原料方面,为避免与人争粮或造成污染,一些国家在充分利用废弃物的前提下积极寻找新原料。随着人类不断开采,化石能源的枯竭不可避免,大部分化石能源本世纪将被开采殆尽。有报道称,印尼烧荒及种棕榈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同面积棕榈油生物燃料每年减排量的400倍。近年来,一些科学研究让生物燃料的绿色头衔逐渐失色。然而,有专家指出,对于生物燃料的环境效应,要考虑其整个生长和加工过程。
臭氧还会导致人类过早死亡。比如,2006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发表论文指出,在环保指标上,生物燃料优于石油等化石能源。
生物燃料泛指由生物质组成或转化的固体、液体或气体燃料。生物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显然比人们原先预想的复杂,需要广泛深入研究。
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被限制在5%以内。有专家指出,如以整个生产链的排放来计算,生物燃料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远高于石油。
最近,芬兰交通与信息部报告说,2011年,在交通运输量增加1%的情况下,芬兰交通运输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322万吨,反而比前一年下降21万吨。此外,针对生物燃料的特性,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也着重从生产原料、使用过程等方面来提升生物燃料的品质。另据彭博社发布的新能源报告显示,到2030年,生物燃料有望满足全球约一半的汽油需求量。美国《国家生物燃料行动计划》提出,2020年生物燃料将占其能源总消费量的25%,2050年达到50%。
与此同时,随着油价和粮价的起伏跌宕,生物燃料这两年也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几年前,欧盟曾承诺具有约束力的目标,要求2020年交通燃料的10%来自可再生能源,而可再生能源大部分则是以粮食为基础的生物燃料。
现今,世界各国日益重视生物燃料的发展。近年来,生物燃料发展迅猛。
生物燃料的绿色特性在现实中也得到支持与印证。去年8月,全球行业分析有限公司发布全球生物燃料(生物乙醇与生物柴油)的全球综合报告。
污染比石化燃料大?很长一段时间,生物燃料一直被人们视为绿色能源,备受追捧。德国巴斯夫化学公司正在开发二氧化碳减排与封存、燃烧后的二氧化碳浓缩及收集和富氧燃烧等技术。报告称,白杨、柳树和桉树生长速度快,是可再生木材燃料的来源,先前被视为石油和煤炭的纯净替代品。去年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当前全球能源消费仍然侧重于化石能源,2011年化石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份额高达87%。
目前这类生物燃料占欧盟交通运输领域能源消耗总量的4.5%。它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
生物燃料的绿色头衔逐渐失色,这让原本对其看好的人多少难以接受。2011年,生物燃料在芬兰交通运输业的使用量提高了6%。
造成碳排放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生物燃料使用量增加。空气污染主要来自化石燃料,每年导致大约50万欧洲人过早死亡。